探討科學與禪的關係

研究科學-華盛頓的「和平實驗」

一九九三年六月,美國首都華盛頓,美國犯罪率最高的城市之一。

美國馬赫西管理大學科技與公共政策學院(The Institute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Public Policy at Maharishi University of Management)院長,著名量子物理學家、教育家約翰•黑哲林博士(John Hagelin, Ph.D.),他和另外二十六名社會學家、犯罪學家及治安、政府部門的代表組成項目審查委員會(Project Review Board),組織了為期八週的大型集體禪修活動,旨在研究「通過集體禪修抑制首都暴力犯罪」這一課題,而該研究中的「暴力犯罪」指兇殺、強姦、嚴重攻擊及搶劫犯罪案件。該研究項目作為國家示範研究項目,受到政界、媒體及學術界的嚴格監督。

禪修者分佈在當地酒店及周邊大學宿舍中,每日進行兩個時段的集體禪修。禪修人數分三期逐步遞增,從最初的約一千人至中期約兩千五百人,最後一週增至約四千人。(資料來自2011年1月Sciencedaily網站Mindfulness MeditationTraining Changes Brain Structure in Eight Weeks,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1/01/110121144007.htm)

透過禪修怎樣改變我們的意識?

我們知道,禪修幫助人們放鬆身心,降低內心的壓力感,從而改變個人的意識,使人回歸純真、至善的本性,但人們大多並不清楚這樣的變化是如何發生的。事實上,通過禪修訓練,人體的大腦組織、腦電波都會產生變化,並且這些變化可以測量出來。

馬薩諸塞州綜合醫院精神病學家薩拉•拉札爾(Sara Lazar)博士與她的團隊,在二〇〇五年對十六名成員做磁共振圖像(MRI)掃描,記錄他們的大腦組織情況。經過兩週的訓練後,成員們開始每天進行平均二十七分鐘的禪修訓練,為期八週。同時,項目設置另外一組沒有參加禪修的人員作為對比。實驗結束後,對所有成員再次進行磁共振掃瞄。研究結果顯示,經過禪修訓練後的成員,大腦中負責學習、記憶的部位——海馬體(Hippocampus),以及與自我意識、同情有關的組織中,灰色神經組織密度均明顯增加;而產生焦慮和壓力的部分密度有所減少。

生活中的創作「毒」與「藥」

在《創意學》中,創作過程被濃縮為一座「創意金字塔」:「創意在運行時,我們的內在像是一座金字塔,塔尖上方吸取來自底座神秘源泉的營養,向上提升,經過精煉的過程,終究提煉出創意的精髓,從金字塔頂端吐出創意作品。」(引用自賴聲川《賴聲川的創意學》第五章)

然而,我們內在的金字塔往往充滿了壁壘和雜物,阻礙了靈感與源泉之間的通道,這些障礙即「創意三毒」:經驗、習氣和動機。也許人們會問:「經驗、習氣和動機,聽起來都是中性詞,為什麼會成為『三毒』呢?再說,離了這三者,創意似乎就無法進行下去了?」

在佛教經典中,記載了一段簡短有趣的對話:文殊菩薩讓徒弟去採藥。徒弟卻道:「天地間一切的草木,哪一樣不是藥呢?」於是隨手採了一片草葉交給菩薩。菩薩拿著小草,對眾人說:「此藥能殺人,亦能活人。」

快樂與禪修:科學驗證的實驗

透過禪修可以提升快樂指數,這不僅僅是眾多資深禪修大師所說的一面之辭,更是科學家近年來已經驗證了的事實。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的心理學及精神病理學教授理查·大衛森(Richard Davidson)於2004年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發表研究報告指出,快樂是一種可觀測的大腦的物理狀態,是一種通過人為誘使可以發生的東西。從大腦的物理構造來說,大腦左側前額葉皮層的活躍程度已被證實和快樂情緒緊密相關,因此科學家採用兩種腦部成像技術——能夠繪製腦部活動時血液流動圖的核磁共振成像技術(MRI)和能夠敏銳察覺神經細胞電流活動的腦電圖技術(EEG),對大腦左側前額葉皮層進行觀察,以此來發現快樂情緒的奧秘。

2002年,理查·大衛森主持了一項「快樂與禪定」的研究,在這項對八位訓練有素的禪修者所做的功能性核磁共振造影及腦電波掃描研究中,產生了世所矚目的實驗結果。馬修·李卡德是被研究對象之一,他所經歷的長期正規的禪修訓練,使他成了研究合作的最理想對象,以便瞭解長期靜心禪修為大腦帶來的變化。在長達三個多小時的測試中,馬修躺在核磁共振的儀器中,按步驟做了幾重禪定,包括專注、觀想及慈悲的禪定。實驗用迄今為止科學界最先進的大腦顯像儀器為馬修測量幸福指數,記錄下的測試結果令人震驚。

從中性的狀態到100%積極的情感狀態,這種如黑夜與白晝之別的情感差異,馬修居然可以做到收放自如,三十年的禪修效果確實令人咋舌。也因此他被英國《獨立報》冠名以「世界上最快樂的人」。

快樂與禪修:科學驗證的實驗

透過禪修可以提升快樂指數,這不僅僅是眾多資深禪修大師所說的一面之辭,更是科學家近年來已經驗證了的事實。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的心理學及精神病理學教授理查·大衛森(Richard Davidson)於2004年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發表研究報告指出,快樂是一種可觀測的大腦的物理狀態,是一種通過人為誘使可以發生的東西。從大腦的物理構造來說,大腦左側前額葉皮層的活躍程度已被證實和快樂情緒緊密相關,因此科學家採用兩種腦部成像技術——能夠繪製腦部活動時血液流動圖的核磁共振成像技術(MRI)和能夠敏銳察覺神經細胞電流活動的腦電圖技術(EEG),對大腦左側前額葉皮層進行觀察,以此來發現快樂情緒的奧秘。

2002年,理查·大衛森主持了一項「快樂與禪定」的研究,在這項對八位訓練有素的禪修者所做的功能性核磁共振造影及腦電波掃描研究中,產生了世所矚目的實驗結果。馬修·李卡德是被研究對象之一,他所經歷的長期正規的禪修訓練,使他成了研究合作的最理想對象,以便瞭解長期靜心禪修為大腦帶來的變化。在長達三個多小時的測試中,馬修躺在核磁共振的儀器中,按步驟做了幾重禪定,包括專注、觀想及慈悲的禪定。實驗用迄今為止科學界最先進的大腦顯像儀器為馬修測量幸福指數,記錄下的測試結果令人震驚。

從中性的狀態到100%積極的情感狀態,這種如黑夜與白晝之別的情感差異,馬修居然可以做到收放自如,三十年的禪修效果確實令人咋舌。也因此他被英國《獨立報》冠名以「世界上最快樂的人」。

禪修見證

如何找到好工作|走出憂鬱 危機是轉機|禪修見證

因為疫情嚴峻,工廠停工,夫妻二人雙雙失業。
就在坐吃山空、舉債度日之際,她做了一件「扭轉乾坤」之事!

夫妻二人同時找到工作,而且收入更多了。
並且,先生多年的夜間怪夢也消失了。
歡迎一起來看看是什麼神奇的方法?

透過禪修 改善失眠症狀

來自馬來西亞的陳旺輝失眠已經有3年,經常一天只能睡3個小時,睡眠的質量也很差,要2-3個小時才能入睡,即便入睡也易醒,睡不安穩。
每天一到中午,他就會頭痛,無精打采,思考問題時頭腦也不靈活。

2013年11月份,他參加了8天健身班,第一天禪修後,他竟然躺下就入睡了,而且一覺睡了7個小時。禪修不到7天時,他便已遠離了失眠和安眠藥。現在他每天起床後都感到精神爽利,就算不睡午覺,也覺得精力充沛,神采奕奕。

學習禪修後 走出失眠的低谷

在菩提禪修機構的禪修班,來自韓國釜山的安煥女士分享她的失眠改善經歷。曾經因為親人的意外離去而經歷了數日的不眠之夜,這導致她在之後的二十多年時間中,始終無法深入睡眠。她這樣形容失眠的感覺:雖然身體看似在休息,但是大腦仍舊思維活躍,這種「假睡眠」狀態令她白天也感覺疲憊不堪,並逐漸引發了肝臟、甲狀腺等疾病。醫院開出的精神科藥物的副作用令她極度不適,因而不敢長期服用。

2012年,她偶然參加了韓國釜山藥師禪院的菩提禪修健身班,在堅持練習「大光明修持法」之後,她發現假睡眠的狀態竟出現了好轉,逐漸能更快地進入睡眠了,一天至少能安穩入睡一兩個小時;隨著練習的堅持,情況出現持續好轉。